金礦浸出試驗研究的內容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表示,這次下調為今年來第2次下調,此次下調也是市場預料之中的,主要目的還是應對目前經濟的乏力以及經濟增速太慢,在被問及此消息對本周股指走勢影響時,華生表示,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消息對股指肯定是利好的。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證監會郭樹清主席提振股市的一系列新政的思路大有來頭,至少從現在起到年底,央行和證監會進入“蜜月熱戀”期,將會聯手振興股市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存款準備金率在下半年下調三次是完全可能的。
不過,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央行本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對之前貨幣政策的一個糾偏。此次下調存準率主要針對實體經濟,對股市影響幾乎為零,心理層面的影響更多一些。
1.磨礦細度試驗
金的單體解離或裸露金的表面,是氰化浸出或者新型無毒浸出的必要條件,因而適當提高磨礦細度可提高浸出率。但是過磨不但增加磨礦費用,還增加了可浸雜質進入浸出液中可能性,造成氰化物或者浸金劑和已溶金的損失。為了選擇適宜的磨礦細度,為此必須首先進行磨礦細度試驗。
2.預處理劑選擇試驗
金礦浸出需要進行預處理劑選擇試驗,通常需要進行常用的過氧化鈣、次氯酸鈉、過氧化鈉、雙氧水、檸檬酸、硝酸鉛等預處理劑與常規情況下不加預處理劑進行對比,目的是確定是否需要預處理作業。
過氧化鈣、次氯酸鈉、過氧化鈉都是非常穩定、應用廣泛的多功能無機過氧化物,且具有長期放氧的特點,在浸出礦漿中可長期緩慢釋放出氧氣,有利于提高金的浸出率。
雙氧水、檸檬酸在浸出的過程中提供足夠的氧氣,是造氧的主要試劑,硝酸鉛的鉛離子(適量)在氰化浸出過程中可以破壞金的鈍化膜,加快金的溶解速度,降低氰化時間,提高金的浸出率。
3.保護堿石灰用量試驗
為了保護氰化鈉溶液或者無毒浸金劑的穩定性,減少浸金劑的化學損失,在浸出中必須加入適量的堿,使其維持礦漿具有一定堿度。 堿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堿濃度的增加,金浸出率不變條件下,而浸金劑用量相應降低,若堿度過高,金的溶解速度和浸出率反而下降,為此需確定適宜的保護堿用量及礦漿pH值。試驗和生產通常都選用來源廣、價格低廉的石灰作為浸出保護堿。以便確定其具體的使用量,為實際生產做提供指導。
4.浸金劑用量試驗
在浸金工藝中,浸金劑的用量和金浸出率在一定范圍內成正比關系,但當浸金劑用量過高時,不但增加生產成本,而且金的浸出率變化也不大。為此,在磨礦細度試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降低浸金劑用量和生產藥劑成本,進行浸金劑用量試驗以確定適宜的用量。
5.浸出時間試驗
浸出過程為達到高的浸出率,可采用延長浸出時間,使金粒充分溶解來提金浸出率,隨著浸出時間延長,金浸出率逐漸提高,最后達到一穩定值。但浸出時間過長,礦漿中的其它雜質也不斷溶解和積累,妨礙金的溶解。為確定適宜的浸出時間,進行浸出時間試驗。
6.礦漿濃度試驗
在浸出時,礦漿濃度大小會直接影響金的浸出率和浸出速度,濃度越大,礦漿粘度大,流動性差,金的浸出速度和金的浸出率就越低。當礦漿濃度過低時,金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雖然高,但會增加設備體積和設備投資,同時亦會成比例增加浸金劑等藥劑用量,相應提高了生產成本。為確定適宜的浸出礦漿濃度,進行浸出礦漿濃度試驗。
7.活性炭預處理試驗
對于炭浸法必須使用堅硬耐磨的活性炭,以免在攪拌浸出過程中因磨損產生細粒炭進入浸渣中,造成金的損失而降低金的回收率。試驗一般采用椰殼活性炭,粒度范圍在6~40目?;钚蕴款A處理,條件為:水:炭=5:1,攪拌4小時,攪拌速度1700轉/分。將攪拌4小時后的活性炭,再用6目和16目篩子進行篩分。除去篩下細粒炭。即選用粒度為6~16目活性炭進行炭浸和炭吸附試驗。
8.底炭密度試驗
金礦浸出試驗,一般確定使用粒度6-16目椰殼活性炭,吸附回收浸出的已溶金,產出載金炭后,采用成熟的活性炭解析、電解成品金。底炭密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炭吸附率,為選用適宜底炭密度,將進行底炭密度試驗。
9.炭吸附時間試驗
為確定適宜的炭浸(炭吸附)時間,減少載金炭的磨損,在確定總浸出時間后,需要進行預先浸出和炭浸(炭吸附)時間試驗。
10.炭浸工藝流程綜合條件平行試驗
為驗證炭浸試驗穩定性、試驗結果重復性,需要進行炭浸試驗全流程綜合條件平行試驗,也就是在確定了以上9個詳細條件試驗之后,需要進行最終每個條件試驗的最佳條件的綜合驗證試驗。
至此一個完整的炭漿浸出金礦試驗選礦工藝試驗研究就算是完整的了,當然有時候還要根據實際生產的需要進行炭浸工藝流程尾水(貧液)返回利用試驗、炭浸渣沉降速度測定等。